HASHKFK
网站公告:NOTICE
华体会体育官网(HTH SPORTS)美妆美甲医学美容科技有限公司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4-10-17 15:19:04点击量:
  华体会体育(HTH Sports)(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行华体会体育官方网站(HTH Sports)业研究】保险业季度观察报(2024年第2期)

  2024年上半年,我国保险行业竞争格局基本保持稳定,险企头部效应仍较为明显;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较好,非车险业务发展较快亦推动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实现增长,再保险公司资产规模不断扩张,但险企整体赔付支出水平增长较快,需关注险企赔付压力及全年盈利情况;险企资金运用规模持续增长,综合投资收益有所回升,但在低利率背景下仍面临资产配置压力与利差损风险,未来短期内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仍较多,险企未来投资收益实现情况仍需关注;行业整体偿付能力稳定在较为充足水平,不达标险企数量较上季度末有所下降,但考虑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带来一定影响,在保险公司业务经营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需关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变动情况及面临的资本补充压力。

  展望未来,监管将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提升保险公司风险防控能力,引导行业降低负债成本,推动预定利率将进一步下调,随着监管体系的健全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强,保险公司有望实现长期稳健经营及高质量发展,人身险行业将持续优化转型,车险业务发展趋稳,非车险业务收入占比或持续提升;但另一方面,风险防控要求的提高亦对保险公司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带来挑战。整体看,我国保险行业整体信用风险可控,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

  2024年上半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先后发布了《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详见附表),加强对人身保险公司的机构监管和分类监管,通过银保渠道及经代渠道“报行合一”规定的落实,引导行业降低负债成本,并通过政策指引来推动绿色保险、普惠保险业务高质量发展。进入下半年,监管机构保持强监管的主基调,《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明确了保险机构在欺诈风险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了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发展,《保险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征求意见稿)》完善了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利于保险公司真实反应资产质量;《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进一步下调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并深化“报行合一”,推动人身险公司持续调整负债成本;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保险业未来重点领域改革的具体任务,要求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至今,已发布的监管政策中涉及保险行业的比重明显加大,既体现了监管机构对保险业风险防控力度持续加大,亦反映出金融业改革发展重心将逐步向保险业转移;随着保险业监管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保险业有望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4年9月末,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合计53家,其中,人身险公司31家、财产险公司11家,再保险公司5家,保险集团3家。2024年前三季度,共有9家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与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具体情况见表1。2024年前三季度,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级别发生下调,主要系其投资业务风险水平高,存在较大减值计提压力,且盈利能力弱化,偿付能力承压等原因所致。

  2024年上半年,在储蓄、养老及理财需求持续释放背景下,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保持较好增长,保费收入增长主要靠寿险业务拉动,需关注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对未来收入产生的影响;赔付支出增长较快,需关注人身险公司面临的经营压力;头部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相对稳定,市场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2024年上半年,在资本市场震荡、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及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居民储蓄、理财及养老等需求进一步提升,推动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实现较好增长,但受银保、经代渠道“报行合一”执行,叠加前期预定利率下调预期带来的需求透支影响,保费收入增速同比略有放缓。此外,自2024年9月1日起,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已进一步下调至2.5%,2024年10月1日起,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下调为2.0%,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将下调为1.5%,需关注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对未来收入产生的影响。2024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2]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6291亿元,同比增长12.95%,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1%;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1454亿元,同比增长14.91%;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607亿元,同比增长5.91%;意外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30亿元,同比下降10.16%,寿险业务为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驱动力。赔付支出方面,2024年以来,人身险公司逐步集中进入满期给付高峰,赔付支出规模增幅较大,2024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发生赔付支出70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69%,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7.4%,赔付支出增速远高于保费收入增速,需关注由此带来的经营压力。市场集中度方面,2024年上半年,前三大人身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和业绩保持稳定,保险业务收入排名前五的人身险公司市场份额合计超过50%,人身险行业市场集中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2024年上半年,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整体实现增长,增速有所放缓,车险仍为财产险公司最主要业务险种,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健康险、农险增速较快,带动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贡献度持续提升,是保费规模增长主要动力;赔付率有所提升,需关注财产险公司赔付压力及全年盈利情况。2024年上半年,机动车辆险仍然是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比最高的险种,乘用车市场销量的稳健增长拉动车险保费收入保持增长,但受新车销量增速放缓、车均保费下滑及上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车险业务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对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的贡献度有所下降。非车险业务方面,随着政策利好以及公众保险意识提高,农险、健康险保费收入实现较好增长,带动非车险业务的保费收入贡献度持续提升,短期健康险为财产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贡献的第二大险种,多元化产品策略为财产险公司业务拓展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此外,2024年上半年,受南方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农险、财产险等相关险种赔付率上升,财产险公司理赔端或将承压,需关注财产险公司全年收入及盈利变化情况。2024年上半年,财产险公司发生赔付支出5238亿元,同比增长10.16%;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176亿元,同比增长4.53%;其中,实现车险保费收入4311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1475亿元,同比增长12.08%,为上半年财产险公司业务规模增长主要驱动力;实现农险保费收入1063亿元,同比增长6.30%;实现责任险保费收入771亿元,同比增长3.77%。财产险市场竞争格局变化不大,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头部险企排名稳定。

  2024年上半年,国内再保险行业资产规模保持增长,但分保费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个别再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波动较大;再保险公司市场竞争格局整体变化不大,市场集中度高,头部效应明显。2024年上半年,国内再保险市场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再保险行业资产规模进一步增长,受直保公司保障型产品增长承压以及财产险保费收入放缓影响,再保险公司分保费收入整体有所下降。2024年6月末再保险行业资产规模0.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4%,2024年1—6月,再保险行业实现分保费收入1264.50亿元,同比下降5.99%。2024年上半年,再保险公司业务发展呈现一定的分化,除中农再保险业务收入实现增长外,其他中资再保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普遍呈负增长态势,外资再保险公司内地分支机构保险业务收入涨跌参半。2024年上半年,再保险行业头部效应仍较为明显,市场集中度保持较高水平,截至2024年6月末,14家再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及排名较上年末变动不大,其中,法国再保险北京分公司分保费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30.09%,排名由第五位降至第六位;分保费收入前5的再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合计占比为75.46%,其中前2大再保险公司人寿再与财产再合计市场份额保持在50%左右。

  资金运用方面,2024年上半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保持增长态势,固定收益类工具仍是主要配置品种;受利率下行及权益市场波动综合影响,财务及综合投资收益率呈现分化态势,综合投资收益率水平较上年同期有所回升,但保险公司仍面临资产配置压力,并存有资产收益率与负债成本倒挂问题,未来短期内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仍较多,需关注资本市场波动及险企未来投资收益实现情况。2024年上半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保持增长,固定收益类工具仍是主要配置品种;截至2024年6月末,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为30.87万亿元,同比增长10.98%;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占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的89.78%,其中债券投资占比48.22%,股票及长期股权投资合计占比15.32%,银行存款占比8.55%;财产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占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的6.83%,其中债券投资占比37.40%,股票及长期股权投资合计占比12.81%,银行存款占比18.86%。从收益水平来看,2024年上半年,受益于债牛行情,同时部分险企将持有至到期投资(HTM)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FS),按照市值入账同时损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导致综合收益有所增加,行业的综合投资收益率数据较上年同期有所回升。另一方面,国债收益率延续下行趋势、长久期资产供应不足以及优质资产项目稀缺等背景下,保险行业仍面临资产配置难题,行业的财务投资收益率同比有所下降,同时叠加负债端相对刚兑且具备较高偿付资金需求影响,利差损风险或进一步加剧。考虑资产端收益率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且与负债成本倒挂,需关注资本市场波动及险企未来投资收益实现情况;截至2024年6月末,保险业年化财务收益率、年化综合收益率分别为2.87%和6.91%,人身险、财产险公司年化财务收益率分别为2.83%和3.20%,年化综合收益率分别为7.09%及5.03%。

  2024年二季度,从各类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来看,全行业偿付能力保持充足水平,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整体低于财产险及再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较上季度末整体变化不大;不达标险企数量较上季度末有所下降。2024年二季度,财产险及再保险公司整体偿付能力保持充足水平;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低于财产险及再保险公司,但整体仍保持较充足水平。针对部分受规则Ⅱ影响较大的保险公司,监管机构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过渡期政策,允许在部分监管规则上分步到位,最晚于2025年起全面执行到位。从全行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来看,2024年二季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相关指标较2024年一季度末略有波动,整体变化较小。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披露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及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95.5%和132.4%。其中,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7.9%、185.9%、259.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10.2%、115.7%、226.9%。

  在已披露2024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的保险公司中,共有13家偿付能力未达标,较上季度末有所下降,其中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汇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富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珠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前海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C;三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D,偿付能力不达标;其中,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负值,远低于监管要求。国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长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信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低于120%,需对上述险企后续经营情况进行关注。此外,2024年以来,在监管指导下,保险公司将调整为每半年全面评价一次风险评级结果,部分保险公司已开始执行,如弘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及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仅披露2023年四季度风险综合评级。

  目前,国内上市险企已正式执行新准则,财务报表列示发生较大调整。新准则的引入促进了资产端和负债端的良性互动,降低资产端和负债端波动对当期收益和净资产的影响,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难度有所提升,其经营策略或面临调整;但新准则下,保险公司财务报表透明度大幅提升,有利于抑制保险公司粉饰财务业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与2020年中国财政部分别发布了中国版本的IFRS9和IFRS17准则,并要求国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以及在境外上市并使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其他公司则从2026年1月1日起执行。新准则简化了金融资产的分类,并对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提出了新要求。对于保险公司,新准则要求分开列示保险和投资业务,改变保费收入的确认方式,保费收入将大幅下降,调整准备金计提使用的折现率,并引入合同服务边际和浮动收费法,更真实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成果,减少利润的波动,同时,新准则要求保险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并进一步推动了财务报告格式的统一,提高了信息披露的一致性与一致性,随着信息披露的详尽以及会计政策一致性的提升,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透明度大幅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高;但另一方面,新准则也提升了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管理难度,其经营策略或面临调整压力。

  2024年上半年,国内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几大主要上市保险集团人身险公司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速出现一定分化,但在中国人寿较好增长带动下整体保持增长态势。2024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与人保寿险加强多元化体系建设,并着力优化个险渠道结构,持续推动个险渠道营销体系改革,保险服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明显增长;同时太平人寿与阳光人寿持续加强与集团的业务协同,并强化精细化管理,保险服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小幅提升;另一方面,受“报行合一”的实施叠加预定利率下调后新旧产品切换影响,新华人寿保险服务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受短期险保费收入规模下降影响,太保寿险保险服务收入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平安人寿保险服务收入保持相对稳定。

  2024年上半年,乘用车市场销量的稳健增长拉动车险保费收入保持增长,加之非车险险种业务较好开展,使得各财产险公司保险服务收入均有所增长。2024年上半年,国家及地方层面相继出台促消费政策,推动全国乘用车销量同比提升,车险业务需求逐步提升,同时随着政策利好以及公众保险意识提高,农险、健康险增速有所回升,带动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加之各上市财产险公司体系化建设逐步推进,产品经营策略进一步优化,科技赋能力度持续提升,推动其保险服务收入较好增长。

  2024年上半年,各上市险企根据市场情况积极配置投资资产,投资资产规模与投资收益率均有所提升;根据自身投资策略适当调整投资结构,整体上投资结构及资产质量保持稳定。2024年上半年,国家层面继续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持续优化、落实各税收优惠政策,国内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各上市险企积极提升资本配置能力,加大投资资产配置力度,投资资产配置规模亦均有所提升。投资收益方面,2024年以来,各保险公司投资资产配置管理逐步加强,总(综合)投资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投资结构方面,上市险企的投资资产结构变化不大,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要配置,权益类投资的高股息红利类结构性特征明显,与保险行业资产配置策略保持一致;但不同险企具体的投资策略略有差别,其中,新华人寿结合资本市场情况,适当增配股票类投资资产,其余上市险企以增配债券类投资为主。投资资产质量来看,2024年以来,上市险企资产配置相对稳健,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同时房地产相关利好政策持续落地,有助于提升险企投资资产质量好转预期。

  2024年上半年,主要上市险企保险服务收入总体实现增长,同时在资本市场波动以及投资策略优化下,总投资收益水平有所提升,共同推动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加之营业支出水平相对稳定,各上市险企净利润规模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2024年上半年,几大主要上市险企保险业务持续拓展,保险服务收入整体呈增长态势,同时随着资本市场波动以及投资策略持续优化,各上市险企的总投资收益均有一定幅度提升,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上市险企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中国人保保险服务收入增长幅度较大,推动营业收入水平提升,新华人寿保险服务收入负增长,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的大幅增长;营业支出方面,主要上市险企营业支出水平相对稳定,但受承保财务损失规模增长影响,中国人寿与新华人寿营业支出水平较上年同期增幅较大。整体上,各上市险企净利润水平均较上年同期有一定提升。

  2024年上半年,我国保险行业竞争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在储蓄、养老及理财需求持续释放背景下,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实现较好增长,非车险业务发展较快亦推动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实现增长,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贡献度不断提升,但车险业务仍为财产险公司最主要业务险种,再保险公司资产规模不断扩张,但实现分保费收入有所下降;险企整体赔付支出水平增长较快,需关注全年的赔付及经营压力;险企资金运用规模持续增长,综合投资收益率有所回升,但在低利率背景下仍面临资产配置压力与利差损风险,未来短期内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仍较多,需关注险企未来投资收益实现情况;行业整体偿付能力稳定在较为充足水平,不达标险企数量较上季度末有所下降,但考虑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带来一定影响,在保险公司业务经营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需关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变动情况及面临的资本补充压力。展望未来,监管将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提升保险公司风险防控能力,引导行业降低负债成本,推动预定利率将进一步下调,随着监管体系的健全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强,保险公司有望实现长期稳健经营及高质量发展,人身险行业将持续优化转型,车险业务发展趋稳,非车险业务收入占比或持续提升;但另一方面,风险防控要求的提高亦对保险公司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带来挑战。整体看,我国保险行业整体信用风险可控,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

  [3]本文中主要上市险企指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其旗下人身险公司及财产险公司分别简称“平安人寿”及“平安财险”)、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其旗下人身险公司及财产险公司分别简称“太保寿险”及“太保财险”)、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其旗下人身险公司及财产险公司分别简称“人保寿险”及“人保财险”)、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其旗下人身险公司及财产险公司分别简称“太平人寿”及“太平财险”)、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保险”,其旗下人身险公司及财产险公司分别简称“阳光人寿”及“阳光财险”)、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