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靠谱吗,华体会APP(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能源法》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就能源领域基础性重大问题在法律层面作出规定,是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为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释放了“绿色”信号,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能源法明确规定了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鼓励规模化开发,强调石油优化加工转换产业布局和结构,有助于推动化石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同时明确了能源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指出能源科技的重点方向是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储能、节约能源等。这既是对石油石化行业提出的发展要求,也是具有导向意义的转型路径。
2024年,我国油气行业持续加大上游资金投入力度,新发现开平南油田、秦皇岛27-3油田、通南巴气田等一批亿吨级、千亿方级大型油气田。建成投产我国首个百万吨油气当量煤岩气田——中国石油大吉气田、四川盆地又一个千亿方海相大气田——中国石化川西气田、我国南海首个深部潜山储层开发项目——中国海油惠州26-6油田、我国首个海上多层稠油热采油田——中国海油锦州23-2油田、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等一批油气产区,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中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2024年累计产量突破100万吨,实现了非常规油气中页岩油开发的历史性跨越。我国年产量最大油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累计生产油气当量历史性突破10亿吨,成为保障我国油气上产的主力军。
4月11日,中国石化成功探路京沪氢能交通走廊,标志着我国京沪氢能走廊初步形成;7月24日,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国家管网、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中化、万华化学、浙江石化等8家企业共同发起的,我国能源化工领域首个聚焦于碳足迹的联盟——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在京成立。8月16日,中国海油高栏终端依托在生产设施建设的海上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项目投产,平均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万吨。8月21日,由中国石化和国家能源集团联合牵头的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8月25日,中国石油首个万亩零碳生态园区在大庆油田马鞍山正式建成,取得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碳中和证书》;11月26日,由中国石油和中国华能联合牵头的央国企CCUS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从提前10年实现“气超油”、加速推进“氢车上路”到全面启动碳中和规划,石油央企锚定低碳转型目标,与14亿人息息相关的未来能源发展蓝图变得愈发清晰。
目前,我国陆上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34%,并且深层超深层新增油气储量占比逐年增大,深层超深层已成为我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主阵地。面对新的挑战,中国石油多家单位开展联合攻关,攻克了超高钻台大载荷提升系统关键技术难题,自主研制了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创新研发了220摄氏度超高温钻井液、抗高温螺杆、测斜等工艺技术,万米取芯及电缆等资料录取装备实现突破,175兆帕特高压压裂车、压裂液装备完成生产研发并成功在现场试验,打造形成万米特深井安全高效钻完井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2024年12月18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二期扩能和高端新材料项目全面机械竣工,实现了数字工厂与物理工厂同步交付,创造了国内同体量项目群建设中自主创新应用最广、智能化程度最高、节能降耗最优等多项纪录。至此,镇海炼化的炼油能力提升至4000万吨级,使其所在的浙江宁波石化基地炼油总能力突破5000万吨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竞争力最强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镇海炼化二期扩能和高端新材料项目每年可为下游提供近800万吨相关产品,为长三角地区汽车、家电、纺织等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完整度、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万亿级产值。
2024年9月19日,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中国海油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正式投产,项目建成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标志着我国成功开创“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深水油田经济高效开发全新模式。“海葵一号”总高度近90米,总重量约3.7万吨,最大储油量6万吨,每天可处理原油5600吨。“海基二号”总高度达428米,总重量超5万吨,可实现远程水下井口控制、智能油气开采、台风生产模式等功能。我国全类型深水油气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西气东输四线已完成吐鲁番至中卫段主体管道工程建设,投产后,西气东输年输气能力将提升15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已全线亿立方米,达最高水平。川气东送二线、虎林到长春天然气管道等管道工程也正在加速推进。目前,我国主干油气管网约10万公里,输气能力从2020年2230亿立方米增加到3290亿立方米,增幅达48%,天然气“全国一张网”日供气能力超10亿立方米。到2025年,我国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联通海外的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将更加完善,初步形成东北、西北、西南以及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同时建成“五纵五横”的天然气干线管网,进一步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能力。
2024年,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步伐。10月14日,中国海油“海能”人工智能模型正式发布。11月14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宁波万华等企业共同发布石化化工大模型。11月28日,中国石油与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联手打造的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发布。11月29日,国家管网集团“管网”大模型正式上线应用。其中,昆仑大模型是中国能源化工行业首个通过备案的大模型,其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视觉识别、多模态交互、科学计算等专业能力大幅提升,视觉大模型训练数据进一步丰富,构建了我国首个勘探全领域专业大模型和21个场景大模型。
10月30日,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二期工程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迈出强链、补链、延链的新步伐,对加快推进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月3日,中国石化中科炼化智能乙烯装置关键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通过验收,标志着全球首个数字孪生智能乙烯工厂在我国建成,为乙烯装置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树立了标杆,推动了我国石化产业智能化生态建设。
2024年5月份,最赚钱的石油巨头沙特阿美公布了油气行业首个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模型Aramco Metabrain AI;9月中旬,油服巨头斯伦贝谢宣布,该公司正与英伟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能源行业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解决方案。10月份,油服巨头贝克休斯宣布与西班牙石油巨头雷普索尔(Repsol)达成一项协议,双方合作开发和部署用于自动化现场生产的人工智能(AI)服务。11月份,阿布扎比国油ADNOC联手科技公司微软及AIQ推出了世界首个针对全球能源转型的定制代理型人工智能(Agentic AI)解决方案——ENERGYai。11月底,中国石油推出的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标志着中国石油在AI领域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年,并购之风仍然不止。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独立石油公司接连开展10多笔大型并购交易,进一步推高全球的并购热潮。今年2月份,北美油气勘探开发商Diamondback Energy宣布斥资260亿美元收购二叠纪盆地最大的私营油气生产商Endeavor Energy Partners;5月份,美国第三大能源巨头康菲石油公司斥资225亿美元收购马拉松石油公司;今年9月份,位居全球十大海上钻井巨头的Noble Corporation与Diamond Offshore完成合并,Transocean被爆与Seadrill进行合并谈判.;沙特阿美和ADNOC有人对Santos进行初步评估,考虑发起收购。
今年4月份,葡萄牙石油公司Galp Energia公司宣布在近海奥兰治盆地(Orange Basin)100亿桶大发现Mopane;5月份,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geo宣布在南极地区储量约为5110亿桶的油气发现;6月份,韩联社消息称韩国庆尚北道浦项市迎日湾近海可能蕴藏着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高达140亿桶石油和天然气的可能性“非常高”;7月份,科威特石油公司则宣布,在科东部海域费拉卡岛附近的努哈萨油田发现了32亿桶油当量的新油气储量;10月份,巴基斯坦宣布在其领海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有预测认为这将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天然气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