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华体会体育(HTH Sports)(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 通讯员 冯硕 江倩倩)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立平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合作者首次鉴定出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关键作用的两组核心菌群成员“基石功能群”与“病生功能群”,这两组核心菌群构成一个类似“跷跷板”的模式,通过彼此的升降波动影响人体健康。相关研究成果在《细胞》(Cell)发表,这一重大发现有望成为评估人体肠道健康的新标准,并推动个性化菌群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临床疾病防治和大众健康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维持整体健康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科学界对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核心菌群”具体成员尚未达成共识。赵立平研究团队对110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试验,通过创新开发高分辨率的菌群测序大数据分析技术,将肠道细菌按照协作或竞争行为划分成不同的“功能群”,筛选出在不同时间点都能稳定地保持协作或竞争关系的141株细菌,最终在其中锁定了一组相互竞争的类“跷跷板”样式的网络结构模型,通过“你升我降”影响人体健康。
如果不同地域、种族和疾病种类的人群中都有各自的“跷跷板”核心菌群,那么能否构建一个全人类共有的通用“跷跷板”模型,作为人类的核心菌群呢?为验证这一假设,团队综合前期实验数据对“跷跷板”模型进行不断优化升级,用以分析了涵盖三大洲、涉及15种疾病的26项病例-对照研究的“超级数据集”,共包含1780名病人和1604名对照人群。该模型能够准确判断超级数据集里的不同疾病的患者与对照的样本,不受地域、人种和疾病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团队还利用该模型搭建了一套概率打分系统,用来评估菌群失调的程度,为定量监测肠道健康状况提供了新方法。
该成果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罗格斯大学“微生物组与人体健康联合实验室”牵头完成,实验室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立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教授彭永德、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张晨虹、启东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施羽担任共同通讯作者。美国罗格斯大学研究助理教授吴国军、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胥婷、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助理教授赵乃思、香港大学助理教授Yan Y. Lam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丁小颖为共同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