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KFK
网站公告:NOTICE
华体会体育官网(HTH SPORTS)美妆美甲医学美容科技有限公司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5-05-14 19:32:33点击量:
  华体会电竞,华体会电子,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靠谱吗,华体会APP,华体会官方网站,华体会网址,华体会官方平台,华体会app下载,华体会体育靠谱吗,华体会2025最新,华体会世界杯,华体会欧洲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5月8日(星期四)10:0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久久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周运逵,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于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周文,自治区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润东,自治区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黄永新,介绍广西防汛抗旱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巩光胜主持。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的是“久久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主要介绍广西防汛抗旱工作有关情况。我们邀请了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周运逵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于斌先生,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周文先生,自治区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润东先生,自治区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黄永新先生。下面,我们首先请周运逵先生作介绍。

  2024年,广西经历了十分严峻的洪涝灾害考验,先后遭遇17轮致灾暴雨和3个台风影响,汛期平均降水量为1995年以来最多,达到1507.6毫米,有156条河流发生超警戒以上的洪水,主要江河出现9次编号洪水,桂林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近200个地下空间受淹。台风“摩羯”给全区带来了229亿立方米的总水量,导致郁江、左江及支流明江全线超警。全年水旱灾害共造成424.1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28.9亿元。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防汛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成功抵御了“龙舟水”、超强台风“摩羯”等洪涝灾害,全年因洪涝台风灾害造成亡人数比应急管理部门成立前5年均值下降69%,比“十三五”时期均值下降73.9%,灾害损失降至最低,无群死群伤、无重大险情,防汛救灾成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防总领导的充分肯定。

  经过近10多年来的山洪灾害防治实践和探索,我们已初步建成了一套适合广西实际、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开展山洪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排查出各类山洪灾害风险隐患5000余处并落实整改措施;对全区山洪灾害危险区及其预警阈值进行复核,动态调整预警指标;对所有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全面巡检,做好运维保障;规范修订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更新6万名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信息,夯实群测群防基础;开展小流域山洪灾害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建设,完成全区2004个站点更新改造工作,完成212个小流域调查工作,提升山洪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在此,我们提醒广大公众朋友,汛期要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居住在山区或者要去山区旅行的,要密切注意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强降雨影响期间尽量避免到山洪灾害预报风险大的区域活动。一旦收到山洪灾害预警信息,不要慌张,有序快速转移到安全区域;如突遇山洪灾害,要果断向河道两侧高地快速躲避,不要顺着河道跑,更不要涉水过河;在屋内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等高地,设法以各种方式与外界联系求救,等待救援。此外,大家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搜索“广西水旱灾害防御系统”,快速便捷查询、接收广西区域内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信息,有利于识险、避险,增强个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感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一直以来,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高度重视城市内涝防御工作,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安排,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去年新建全区排水管网545.12公里,消除易涝积水点91个的基础上,今年将通过进一步排查防范不同降雨条件下的易涝风险点、强化联排联调、突出抓好地下空间防护、加强移动抽排能力建设等措施,努力实现影响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全面消除,城市新区不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总体原则就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我们近期将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全区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近7成,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农村饮水和灌溉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过积极防旱抗旱,基本实现了“大旱无大灾”。自4月下旬以来,随着高温和降雨天气增多,极易出现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的复杂局面,必须做好防汛与抗旱两手准备。要坚决贯彻落实习关于防汛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目标,以确定性措施应对不确定性形势,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一是落实落细防汛抗旱责任。自治区层面3月20日在《广西日报》等媒体公布了大中型水库等相关防汛抗旱责任人名单,层层压紧压实责任链条。二是持续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对汛前防汛备汛安全大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做到发现问题立行立改、整改销号闭环管理,确保防洪安全。三是不断完善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率定山洪灾害危险区预警阈值,更新改造851个自动雨量站;进一步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统筹推进测雨雷达建设,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四是夯实防御基础,聚焦关键环节。加快在建病险水库和险工险段除险加固,全面完成水毁工程修复,修订完善防洪调度与应急抢险预案方案;补充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加强专业技术培训;落实山洪灾害预警“叫应”和人员避险转移“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五个关键环节,加快小流域山洪灾害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建设,全力避免人员伤亡。五是坚持旱涝同防同治。严格执行水库控制运用计划,加强对水工程的运行监管和库容管理,强化科学调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加强监测预警,加强蓄水保水调度,全力保障供水安全。总之,就是要把“防”做到万无一失,下好水旱灾害防御“先手棋”,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影响和损失。

  谢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预计今年我区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去年11月以来,我区平均降雨量总体偏少,出现秋冬春连旱。今年4月下旬降雨逐渐增多,气象干旱明显缓和,但部分地区气象干旱仍将持续。4月中旬起我区强对流天气增多,特别是4月19日出现较大范围雷暴大风和冰雹天气。同时,4月中旬我区出现罕见大风浮尘天气,12日全区国家气象站大风站数62站,为有记录以来最多。可见今年以来天气气候状况比较复杂。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目前我区大部分市县受到了持续干旱的影响,地质条件脆弱性显著增加。长期干旱对我区岩溶塌陷灾害发育影响较大,2025年以来全区共发生岩溶塌陷超50起,受灾人口409人、经济损失150多万元,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而随着汛期来临,特别是短时强降雨进入高发多发、台风等强对流天气必然发生,旱涝急转风险加剧,极易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据历史资料显示,2009年我区曾遭遇严重旱情,同年发生351起地质灾害,造成18人死亡,10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800万元。而今年的旱情比2009年还要严重,可以说旱涝并转之后的短时强降雨和极端天气影响较重,可见防灾形势非常严峻。

  对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一是再次更新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底数。汛前新增隐患点106处、核销隐患点111处,将2.94万个中等以上风险区进一步精细划分至10.82万个,更有利于乡镇村屯精准防灾。二是继续强化“人防+技防”。汛前全面落实所有隐患点和极高、高风险区的各级责任人、监测员、联保员到岗到位;同时在此基础上补充驻县包乡专业技术队伍,我们从地环总站、地矿局地质勘查单位抽调人员落实到县一级,做到技术力量驻县包乡,确保强降雨期间响应叫应及时,技术支撑到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安装完成了3470处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站点,这是在重点的隐患点上安装,布设监测设备近2.2万台,汛前全面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调整报警阈值,进一步提高技防精准度。三是加大宣传培训演练力度,提升防范能力。我厅响应自然资源部号召,在全区开展宣传培训演练行动,3月份以来,挑重点市、县,特别是在上林县开展了自治区级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同时组织各市县常态化开展针对各级各部门各类人群的宣传培训演练,强化基层干部群众防灾减灾应对能力。

  二是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要做好“三断”情况下的充分准备。所谓“三断”就是断路、断电、断网,在“三断”情况下受灾地区跟外界失去了联系,会使各级指挥部都非常揪心。因此我们要采取一切措施做好极端情况下的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要确保做到高风险区至少有一种保底的通信手段。目前,我们已给各县(市、区)、各乡镇以及一些重点村配备了卫星电话,一旦有突发情况,至少有一种保底的通信手段,能够把情况报得出来,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推进。

  关于地方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然资源部门的建议一是根据各地情况及时制定本地区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清单,指导乡镇落实村屯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叫应”和避险机制。二是按照国务院普查办和自然资源部工作部署,我厅将组织开展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更新调查工作,建议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将该项工作纳入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组织乡镇政府配合实施。三是建议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常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组织各相关部门持续开展地质灾害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确保群众遇险时能够安全有序快速撤离。四是重大基础设施是群死群伤事件的高风险点,建议政府组织各部门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风险体检”,对全区高速公路、高铁沿线、桥涵隧道、油气管道、特高压输变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以及开采矿山、城市地下空间、填方路基、重大水利水电设施、重大水运基础设施等实施专项排查。

  老百姓防灾避险,重点要记住以下两条:一是时刻关注预警信息。强降雨期间,要时刻关注电视、网络、短信、电话、广播、电子显示屏、大喇叭、高音喇叭、铜锣、口哨等预警提示。收到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四种不同级别预警时避险方法不同,乡镇在开展防灾知识宣传时会为大家详细讲解,一定要记牢。二是要懂得科学避险。石头掉块、土体掉落、坡脚有裂缝、岩石有声音是崩塌的前兆,泉水或井水突变、岩石松动土体坍塌、动物有躁动、树木有歪斜、墙体有裂缝是滑坡的前兆,河水突然断流、山洪突然增大、携带柴草树木、沟谷变昏暗是泥石流的前兆,房屋倾斜开裂、地面垮塌下降、鼓裂冒泡、地下有声音是地面塌陷的前兆。一旦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或地面塌陷发灾征兆,不要犹豫,立即带上家人转移避险。

  谢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面对今年复杂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广西气象部门及早部署,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召开汛期气象服务动员会,全面部署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开展综合业务检查和气象服务复盘,召开技术准备会,完善业务流程,确保汛期气象服务“组织、制度、装备、技术、人员、应急”六到位。二是持续提升气象业务基础能力。织密海陆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网,地面观测站平均站间距离提升到8.6公里。加快科技创新,强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依托国家气象中心“智脑”云端架构的广西天气业务一体化平台投入运行,进一步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三是不断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优化气象融媒体传播矩阵,联合应急、通管等部门提升预警信息靶向快速发布能力。深化开展递进式服务,加强部门应急响应联动,形成防灾减灾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