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靠谱吗,华体会APP(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2019年8月,我与报社湖南站记者共同创作的一条袁隆平院士戴着生日帽切蛋糕的视频发布在“科技日报”抖音号上,播放量达到1.5亿、点赞量1300多万,冲上抖音热榜第一,成为当天抖音最火的视频。非但如此,它还顺便带火了话题“袁隆平生日”,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上同时成为热点,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数不清的网友进行转发、留言。如此大的播放量、如此大的社会反响,对科技报道来说并不多见。也是从那天开始,我真正感受到了短视频的巨大威力。
事后我们复盘,这条短视频的成功传播,首先归功于提前策划和独家素材。此外,合理化剪辑以及传播过程中与受众的沟通也是其成为爆款的重要原因。袁隆平院士90岁大寿将会有相关活动,报社驻湖南记者早在活动开始两周前便收到了消息、获得了邀请。我与前方记者很早就确定了在文字报道的同时主打短视频的思路。活动当天更是尝试了多种方案,及时对相关素材做了加工和发布,占据了先机。凭借平时在运营抖音号时积累的经验,及时推出了极富抖音风格的短视频产品。袁隆平院士过生日这条短视频讲的虽然不是具体的科学技术,但却让科学家袁隆平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在留言区,我们及时开辟了“第二战场”,通过留言和互动的方式对袁隆平院士矢志不渝的实践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神做了介绍,弥补了短视频时长有限的不足,让整个事件更加翔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工作室成员提前两个月就进行了头脑风暴。如何在重大会议和政治活动中找到契合自身定位的发力点,是大家讨论最激烈的话题。最终,我们确定会前推出知识类科普短视频栏目《党代会小知识》;会中推出关注人、以有科技背景的党代表为报道对象的短视频栏目《二十大同期声》。10月11日,《党代会小知识》栏目首期推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几年召开一次?》,介绍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间隔时间,后续又推出了《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会期是多久?》《新闻常提到的几大、几届、几中都是什么意思?》《党代会闭幕时为什么要奏〈国际歌〉?》等内容。节目全网上线后,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首期节目在抖音上播放量就达到了3447万。有网友在后台留言:“这些内容很多还真不知道,希望多多科普。”《二十大同期声》是工作室的另一个重点栏目。不同于以往的典型人物报道,这次我们改用短视频平台上常见的竖屏模式,用1分钟左右的时长聚焦在科技出海、科技兴农、科技扶贫、自主创新等领域长期耕耘、有鲜明科技特色的二十大代表,其中包括“菌草之父”林占熺、“土豆院士”朱有勇、扎根一线奉献青春的张桂梅、路生梅以及“大国工匠”郑志明和自主创新建设青岛港的张连钢。最终,《党代会小知识》《二十大同期声》两个栏目在科技日报全平台获得了播放量破亿的好成绩。
在世界糖尿病日,我们推出了糖尿病科普短剧《警惕!别掉进“甜蜜陷阱”》;在世界睡眠日,我们推出了通过反讽的方式科普睡眠常识的《如何成功失眠:属于你的科学失眠指南》 ;2023年11月,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我们推出三集系列短剧《寒潮来袭!小心咳咳咳》《有些话,不听真要命》《别让朋友进退为难》,传播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保健知识;面对“年轻人断亲”“军大衣走红”“断崖式衰老”“网络虚拟商品”等网络热点,我们也及时跟进,推出了相应的微短剧产品,进行科普、辟谣。
2024年,我们将这种思路和模式应用到了国庆报道中。9月30日,科技日报与合作单位联合摄制并推出微电影《75年,科技改变了什么》,将情景演绎、历史资料与院士寄语相结合,展现了75年来中国科技的巨大变迁及其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微电影通过“穿越”的剧情设置,用3个故事场景,以平民视角演绎航天、高铁、通信等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部微电影在国庆长假期间的全网总曝光量达2.49亿,可以说是短剧与重大主题宣传有机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2021年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科抖工作室与报社多部门联动推出融媒体专栏《百名院士的入党心声》,以院士入党材料为切入点,持续推出100篇图文报道并配发短视频。栏目通过摘录院士入党志愿书原文,深入挖掘院士工作、生活的细节和事例的形式,讲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心系人民、勇攀高峰的感人故事。当年9月,该栏目作为优秀党史新媒体作品在全国高铁车站公共电子屏、动车组车载视频终端等平台上进行了展播。2022年1月,栏目入选“庆祝建党百年融创报道十大精品案例(中央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