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靠谱吗,华体会APP(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高度近视容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比如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和青光眼等,是重点防治的致盲性眼病,由此引发的社会负担、经济负担严重。”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表示,也有专家学者提出近视管理的概念,对未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进行眼健康管理,帮助他们预防近视;对于已经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通过科学宣教和规范诊疗,采用个性化的矫正、防控措施来控制近视;已经是高度/病理性近视的儿童,防治并发症发生,防止视觉受损。
不过,当前儿童青少年近视科普仍存一定的挑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视光部主任倪海龙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表示,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研究证实,学龄儿童的近视进展达75~125度/年,随年龄增加进展逐渐减缓。近视发病年龄低,近视进展速度快,不尽早干预,进展成为高度近视风险增加。WHO近视报告显示:将近视进展速度降低50%,可以减少90%高度近视。为控制高度近视致盲性并发症的发生,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从非近视到近视、近视到中度近视、高度近视到发生病理改变的每个过程均需采取措施。
“然而,在科普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倪海龙介绍,首先,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复杂多样,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因此,科普内容需要科学、全面、准确,同时要易于理解,这对于科普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次,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近视问题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这就要求科普工作要具有持续性和针对性,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近视程度的儿童青少年提供个性化的科普服务;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也增加了近视的风险,因此,如何在科普中引导儿童青少年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集团总院长、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瞿佳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表示,目前控制近视有三部曲,是户外运动、光学手段和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这三种不同手段的适用人群不同。具体而言:一是,每天户外运动2小时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二是,光学手段主要是OK镜和功能性眼镜,OK镜适用人群为8岁以上儿童,功能性眼镜品牌较多,控制效果参差不齐。建议到医院咨询专业医生;三是,阿托品控制近视已有百年历史、循证证据充足,各国指南均有推荐,可通过多途径综合防控近视的发生与发展,促进视网膜多巴胺等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脉络膜血流改善巩膜缺氧,增厚巩膜纤维层。
“阿托品疗效和不良反应有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虽然控制效果越好,但是不良反应和反弹现象也越明显。0.01%浓度的阿托品是在1%基础上稀释了100倍,可以与其他近视光学干预手段联合使用,协同减缓近视进展,降低高度近视发生率,可作为近视防控的基础用药。”瞿佳指出,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种近视控制手段都仅能减缓近视进展,不能逆转、治愈近视,且要在专业医生的监测下,规范合理使用,同时加强户外运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综合防控近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