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靠谱吗,华体会APP(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A:在大学种类繁多的学生组织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它主要负责运营我们学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下文简称官微)。官微的运营十分贴近正式媒体的运营思维,比如指导老师会结合重大节日等时间节点,让我们提前策划选题,或者给定一个选题,让我们自己借助身边的人脉资源去寻找采访线索。在学生组织工作的两年中,我的媒体思维和采写能力都得到很大的锻炼。一方面,官微让我对从策划选题、寻找采访对象、落实采访、输出成稿等媒体流程更为熟悉;另一方面,融媒体的制作让我除文字写作之外还学习了海报制作、视频拍摄剪辑等其他技能,我的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
大二以后,我慢慢接触到一些线上实习的机会。一些公众号会发布招募线上实习的推文,学校里的就业双选会也会有招募实习生的机会,我们学院的微信群里也会有各种媒体的实习信息,我大三暑假去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实习就是通过学院这个途径。除了公开的招募信息以外,还可以寻找老师或学长帮你内推,比如我大二的时候通过学院内推,参加了《钱江晚报》的“钱橙计划”实习。我在浙江日报社的实习也是通过我们学校一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介绍的。此前我给他帮过几次忙,他比较认可我。正好他和浙江日报社有一些校企间合作,暑假会派出一些同学去浙报实习,就推荐了我。
后来出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需要我去一个活动现场写一篇稿子回来。虽然这个活动比较次要,但既然记者老师把任务交给我,我就要好好完成,表明自己的态度。正是在一次次完成看似不重要的任务的过程中,我让大家看到我积极阳光的一面,得到记者老师的信任和认可。记者老师觉得我文笔不错,后面就带我出去采访,甚至最后直接告诉我地点和采访对象,让我独立采访。从最开始积累信任到亲自上手采编实践,这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抓住一个个微小的机会,你会觉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A:我大概从大二开始慢慢思考未来规划。一开始我想要随大流申请保研或准备考研,但在仔细观察社会后,我选择了本科毕业参加工作。我觉得现在无论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而本科生在就业时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公有些岗位会注明仅限本科生报考,或者要求学历本科及以上。除去一些仅限硕士的岗位外,注明了本科即可报考的工作岗位其实意味着本科生就足以胜任。而且媒体行业更多还是看重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其实存在一定差别。所以我觉得选择本科就业的同学要有自信。
笔试过后是线上面试环节。面试由报考岗位所在的部门组织,我报考的这个岗位录用一个人,第一轮线,第二轮线,最后我和另一位同学去新华社总社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考察,在实习考察的过程中又组织了一次笔试,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决定去留,整个流程在今年2月份走完。中间面试的节奏比较快,我记得通过线上面试后,我马上接到去总社面试的通知;通过线下面试一周后,又通知我立马去参加实习考察。实习考察结束那天是年二十九,第二天就是除夕夜了。从投递简历到正式录取,流程很多,时间线很长,心中难免焦躁。但我能一路磕磕绊绊走到最后,也可谓幸运。
在面试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对自己的背景、优势有充足的认知。此外,还可以对简历上过往的实习经历和已发表的作品做深入的挖掘,思考面试官可能会提问的角度。比如我在面试时被问到“对过往实习中发表的哪一篇作品印象最深刻?”我当时回答了我在浙江日报上发表的以“不良资产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阶段性债务青年成长”为主题的报道,这篇报道讲述了一家数字化平台用“数字化”和“送温暖”的方式化解年轻人超前消费而无力偿还,成为失信者的困境的新尝试。不同于以往的暴力催收,这家公司为每位负债人打造画像,帮助他们规划还款周期,还会联系社会救济部门帮助失业者寻找工作。这段经历应该是我的一个加分项,获得面试官的认可,从而帮助我通过线上面试。
其次,在面试中要保持冷静。我总结出一个诀窍:无论是否知道问题的答案,都要联系自己熟悉的领域和知识作答。例如线下面试被问到“为什么报考编辑而非记者这个岗位”时,我打了一个比方:“编辑就像味精一样,无论食材平凡还是高端,都需要加一些味精使之更鲜美。新闻也是一样,记者提交的稿件,可能经过编辑的略微修改,文章的气质就会得到提升,也会更加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正是这种方式让我在面试时没有怯场,而是展现出自己的优势。我记得线下面试的时间是每人五分钟,但我在面试时回答了十几个问题,面试时间达到了十几分钟,和面试官聊得很投机。
A:我当时被分到编辑片区,这个部门负责每天发送一些重大的时事新闻。但作为一个还不是正式记者的实习生,不会被安排很重要的工作,也没有发作品的机会,需要做的是服从组织纪律,圆满完成各项琐碎的小事。因为央媒的定位不只是媒体,它还是一个政治机关,按时到岗、完成各项指示,都是具有纪律意识和服从意识的体现。我认为比起在业务上给老师们留下好印象,更重要的是打造阳光开朗的人设,塑造积极的状态。你可以多跟老师们请教交流,用自己所学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这样能给老师们留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