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靠谱吗,华体会APP(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小学阶段重在培养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锚定任务目标,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各学校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纳入考核,将之作为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的重要评估标准。调研组一路行走,见到云南一批一体化建设的学校“联盟”和评价体系正在探索建立,一批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也应运而生,以一体化建设引领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正在不断成为现实。
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开创“大思政”格局。思政课提质增效,首先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总目标进行系统性、立体化构建。云南省立足教育事业全局,明晰目标任务方法,将思政课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制度化严格把准建设方向,凝聚广大师生共识,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全省教育系统全面推动把“大思政课”建设成效作为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的重要评估标准。各级党委(党组)持续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构建党委统一指挥、党政共同推进、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营造全党全社会积极办好思政课的良好环境。
深度盘活思政教育资源,优化“大课堂”模式。云南省注重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的迭代,积极开发利用各类校内外实践基地、红色文化场馆等资源,探索“课堂+实践”模式,推动小课堂走向大讲堂,小科目走向大实践,小叠加走向大融合。一是聚焦课堂育人属性,借助学术研究阐释理论,通过故事讲述事物道理,打造立体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主阵地”。针对思政课纵向协同有待加强的问题,云南高校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中积极发挥协同助推作用,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形成了上下联动的一体化建设格局。二是突出实践育人功能,从楼宇之间到田间地头,广大师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课”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价值的认同。
积极打造思政教育品牌,涵育“大平台”动能。打造有特色、有亮点、有影响的思政教育品牌,对于引导、培育、塑造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有着重要的价值意蕴。云南省充分利用平台、活动、课程、基地等多元化载体形式,以“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为引领,推出“西南联大讲坛”“理解中国”“农民院士大讲堂”等一批扎根云岭大地的思政课特色品牌,共同勾勒出“专”“新”“精”“特”的红土高原思政课新样态。通过融入党的创新理论,嵌入特色实践活动,渗入新型教育技术,夯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品牌的独特优势,不断契合青年学生精神需要,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着力打造思政课教师队伍,铸牢“大师资”体系。云南省聚焦思政教师队伍规模、结构和专业建设问题,全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多措并举加快健全思政课教师选用、管理、考核、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思政教育高素质人才供给,推动学校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一是规范配备制度,对于全省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配比作出明确量化要求;二是健全准入制度,明确选聘标准与流程,严格把控选聘过程中的政治素养、师德品质、专业能力等关键环节,强调定时开展教师的入职前培训评估工作;三是完善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教师入职培训和骨干研修,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课题研究、教学基本功比赛和教材使用培训、集体备课会等活动,以培促教,以赛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