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靠谱吗,华体会APP(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12月15日,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志作工作报告。王宏志指出,明年和“十五五”时期是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的关键时期,能源行业要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分析能源发展改革新形势新要求,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发展活力。必须扎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更加坚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力提高监管效能和水平。
截至2024年底,我国风电装机约5.1亿千瓦、光伏装机约8.4亿千瓦,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我国新能源发展速度快,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2013年以来,风电装机增长6倍,年均增长约20%;光伏装机增长180多倍,年均增长约60%。年度新增装机全球占比均在40%以上,为全球绿色发展持续提供动力。近年来,在装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新能源保持高比例消纳的良好态势。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平均保持在95%以上,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发电量不断增加,占比稳步提高。
零碳解读:2023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7.3%、光伏平均利用率98%,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1.43万亿千瓦时,超过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5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4年1月至7月,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3%、光伏平均利用率97.1%,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0549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20%,超过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10396亿千瓦时)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482亿千瓦时),能源“含绿量”显著提升。
截至2024年,我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装机约1.13亿千瓦,规模升至世界第一。2024年,我国充分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持续推动油气增储上产,能源供应总体稳定。煤炭稳产稳供,智能化产能占煤炭总产能的比例提升至50%以上,全年全国煤炭产量约47.6亿吨,改造升级煤电机组1.8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超过800万千瓦。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大幅提升,全国原油产量连续六年回升,天然气产量连续八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我国累计建成新型储能超过6000万千瓦,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不断涌现,调度运用持续增强。
12月20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新闻发布会。在能源领域,通过加快发展光伏、地热等本地可再生能源,大幅提升外调绿电规模,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2023年与2019年相比降碳600余万吨,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3万余吨。在交通领域,一手抓老旧车淘汰、一手抓新能源车(机械)推广,新能源及国五以上机动车占比超过70%,汽柴油消费量由2019年的660万吨降至2023年的530万吨,实现降碳300余万吨,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减排2万和1万吨左右。
零碳解读:近年来,北京市积极促进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各方积极践行ESG理念,在助力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今年印发实施的《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北京ESG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生态体系加快形成,在京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力争达到70%左右”的目标,并作出推动设立北京市ESG学会、协会的部署。
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12月19日举行贵州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贵州省能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晓阳表示,两年多来,贵州省充分发挥能源比较优势,把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作为全省“六大产业基地”之一来抓,全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征程,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多能互补、多业并进、多元发展的能源产业新格局加快构筑。预计2024年,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可实现产值2500亿元以上,占六大产业基地总产值的30%左右,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能源保障供应稳定可靠。
12月15日,以“落实与行动:气候与健康国际合作”为主题的气候与健康国际合作大会暨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启动仪式在海南保亭举行。大会围绕全球气候与健康领域发展现状、机遇挑战及落实海南保亭行动等展开交流,合作伙伴签署了系列重大合作项目,并就“气候、健康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开展圆桌对话。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奇姆·施泰纳表示积极支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保亭县人民政府等相关方共同开展绿色和数字化创新合作,建设保亭合作区,将对海南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发展和韧性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了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他们在应对土地退化、干旱和荒漠化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勇敢的行动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中国科学家卢琦荣获“科学与创新奖”。他在科学和政策领域拥有30年的工作经验,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作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和“三北”工程研究院的创始院长,卢琦在实施世界上最大的造林项目、建立荒漠生态研究网络和伙伴关系以及促进多边合作方面,在全球遏制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等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