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华体会体育(HTH Sports)(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捕蝇草原产美国卡罗来纳州的大西洋沿岸平原地区,多生于湿地或沼泽中。全属仅1种,但有较多园艺种、变种。在全世界约500种食虫植物中,捕蝇草是最著名的种类之一。1760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州长阿瑟•多布斯(Arthur Dobbs)对外发出的函件中首次对捕蝇草进行了记录。1768年,当捕蝇草的活体植株第一次从加利福尼亚随船来到伦敦时,就迅速引起了轰动。英国植物学家约翰•埃利斯(John Ellis)在给当时著名分类学家林奈的信中详细描述了这种植物,并将其命名为捕蝇草Dionaea muscipula,属名“
平时“贝壳”呈60度张开,当昆虫受其分泌蜜汁的诱惑,爬上叶片,在约为2-25秒的频率内,如果触动其中一根感觉毛2次或者触动2根感觉毛,那么捕虫夹就会以极快的速度闭合(最快仅需0.1秒),叶缘上的刺毛交错地扣合起来,迅速将猎物囚禁其间。昆虫越挣扎,捕虫夹就闭合得越紧,同时,感觉毛受到刺激后,叶子内壁的消化腺就开始分泌消化液,经1-2周后,待昆虫的营养物质被吸收殆尽,捕虫夹会再次打开,等待新的“狩猎”。
那么捕蝇草叶片的巧妙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呢?原来,这是一种感震运动。捕蝇草的叶片特化为捕虫器,当昆虫踏上叶片,触碰到叶片内侧的感觉毛时,会使感觉细胞产生一种电荷信号,这种电荷信号会传递给捕虫器的叶面组织,电荷在叶面组织内聚集,但还不足以激发其闭合,只有在特定时间再次碰触任何一根感觉毛时,电荷量达到阈值,叶片内侧的细胞液迅速流向外侧,内侧收缩变小,外侧膨胀变大,产生膨压变化。于是,原本外张的捕虫夹会由于内外侧快速出现的“液压差”而突然闭合、内卷,从而迅速捕捉住猎物。
为适应沼泽地区特殊的环境压力,捕蝇草进化出了独特的生理特征和行为,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良好应用前景,为仿生学、生物医药和昆虫控制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灵感来源。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捕蝇草在其原生地的生存空间遭到破坏,而日渐缩小,为保护物种,捕蝇草被引入佛罗里达州等地区进行了复育,现已收录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Ⅱ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易危(VU)植物。